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先秦名辯學
Pre-qin Study of Names and Disputation 
開課學期
101-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李賢中 
課號
Phl7149 
課程識別碼
124 M083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哲研討室二 
備註
總人數上限:1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1ming_bian_xue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先秦名辯學是近代學者對於中國先秦哲學中,名學與辯學相關資料所做的建構與整合。其中主要的文本根據有:公孫龍的〈名實論〉、後期墨家的〈小取〉篇,以及荀子的〈正名〉篇,並結合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的名實思想,所建構的系統理論。
PRE-QIN STUDY OF NAMES AND DISPUTATION IS THE MODERN SCHOLARS CONSTRUCT AND INTEGRATION OF EVERY KIND OF M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MING XUE AND BIAN XUE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PRE-QIN PHILOSOPHY. IT IS ACCORDING TO GONG SUN LONG’S ”MING SHI LUN”, THE LATTER MOHIST’S CHAPTER “XIAO QU”, AND XUN ZI’S CHAPTER “ZHENG MING”, THEN COMBINES THE CONFUCIANISM, DAOISM, MOHISM AND THE SCHOOL OF NAMES’ IDEAS OF MING-SHI, AND CONSTRUCT ITS SYSTEMATICAL THEORY. 

課程目標
本課程探討儒家之正名、道家之無名、墨家之立名、以及名家之名實思想,確立名辯學的性質、對象,及其理論體系。內容涉及先秦時期在認知、推理、辯論等相關問題,可使學習者瞭解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維、表達方法。
This course will discuss Confucianism's zheng-ming (rectification of names), Daoism's wu-ming (lack of names), Mohism's li-ming (establishing names), and the School of Names’ ideas of ming-shi (names and realities), as well as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bjec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tudy of names and disputation. The course will touch upon pre-Qin ideas of cognition, inference, disputation, and others, and will 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s’ ways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1. 周云之《名辯學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6年)。
2. 李賢中《名家哲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
 
參考書目
1. 胡適《先秦名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
2. 伍非百《先秦名學七書》(台北:洪氏出版社,1984年)。
3. 虞愚《中國名學》(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4. 孫中原《中國邏輯學》(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
5. 張曉芒《先秦辯學法則史論》(北京:中?人民大?出版社,1996年)。
6. 董志鐵《名辯藝術與思維邏輯》(北京:中?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
7. 馮耀明《公孫龍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0年)。
8. ?公頤、崔清田《中國邏輯史教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
9. 伍志學《老子反名言論》(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10.葉錦明《邏輯分析與名辯哲學》(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
11.李賢中《墨學-理論與方法》(台北:揚智文化公司,2003年)。
12.李哲賢《荀子之名學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13.林正弘主編《邏輯與哲學》(台北:學富文化公司,2009年)。
14.陳癸淼《名家與名學》(台北:學生書局,2010年)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討論 
30% 
 
2. 
課堂報告 
30% 
 
3. 
期末報告 
4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4  先秦名辯學的對象、範圍和理論體系 
第2週
9/21  儒家的正名思想 
第3週
9/28  荀子的〈正名〉思想 
第4週
10/05  道家無名思想的轉化 
第5週
10/12  墨家立名思想的發展
 
第6週
10/19  墨辯〈小取〉的辯學思想(1)
 
第7週
10/26  墨辯〈小取〉的辯學思想(2)
 
第8週
11/02  韓非的矛盾之說與刑名思想 
第9週
11/09  公孫龍子的認知思想〈指物論〉〈堅白論〉
 
第10週
11/16  公孫龍子的〈名實論〉〈白馬論〉

 
第11週
11/23  惠施的歷物十事與辯者二十一事 
第12週
11/30  尹文之形名分析 
第13週
12/07  鄧析之循名責實 
第14週
12/14  名的性質與名實相符的辯證關係 
第15週
12/21  正名與論辯學的關係 
第16週
12/28  名辯學之基本架構 
第17週
1/04  先秦名辯學的影響與價值